平时喜欢钓鱼的朋友,可能在挥竿遛鱼的时候没太在意,咱们手里的钓鱼竿其实藏着物理知识 —— 杠杆原理。很多钓友会好奇,钓鱼竿是什么杠杆?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?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话题,不管你是刚接触钓鱼的新手,还是钓了多年鱼的老钓友,看完都能弄明白钓鱼竿的杠杆小秘密。
首先得简单说说啥是杠杆。其实生活里到处都是杠杆,比如开瓶器、跷跷板,就连咱们吃饭用的筷子都是杠杆。杠杆主要分三类:省力杠杆、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。省力杠杆就是用小力气能撬动大东西,比如开瓶器;费力杠杆则是需要用大力气,但能让动作范围更大、更灵活,比如筷子;等臂杠杆就是两边用力和移动距离差不多,像跷跷板。
那钓鱼竿是什么杠杆?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? 咱们先回想下钓鱼时的动作。当咱们握住钓鱼竿,手抓着的地方就是杠杆的 “支点”,比如握在鱼竿中间偏后的位置;鱼的重量会拉着鱼竿前端,这是 “阻力”;咱们手腕或手臂发力的地方,就是 “动力”。从这个角度看,钓鱼竿的阻力点(鱼竿前端)到支点的距离,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得多。
咱们举个具体的例子,比如你用一根 4.5 米的手竿钓鱼,鱼上钩后,鱼的拉力作用在鱼竿顶端,而你的手握着鱼竿靠近手柄的位置,支点就在手心。这时候你会发现,想把鱼拉起来,得用不少力气,但鱼竿前端能灵活地跟着鱼的动作动,就算鱼来回窜,也能通过鱼竿的弯曲缓冲力量,不容易断线跑鱼。这其实就是费力杠杆的特点:费力,但能省距离、更灵活。所以答案很明确,钓鱼竿是费力杠杆,不是省力杠杆。
可能有钓友会问,既然钓鱼竿是费力杠杆,为啥不做成省力杠杆呢?其实这和钓鱼的需求有关。钓鱼时,咱们不仅要把鱼拉起来,更重要的是能灵活控制鱼竿,应对鱼的挣扎。如果做成省力杠杆,鱼竿前端的灵活性会大大降低,鱼一窜就容易断竿,而且也没法精准地把鱼饵投到想要的位置。咱们平时选钓鱼竿时,会关注鱼竿的调性,比如 28 调、37 调,其实不同调性的鱼竿,杠杆的受力情况也有细微差别,但不管是哪种调性,核心还是费力杠杆的结构,目的都是为了让钓鱼更灵活、更能保护鱼线和鱼钩。
比如钓到大鱼时,老钓友都会让鱼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,这就是利用了费力杠杆的缓冲作用。鱼的力气越大,鱼竿弯曲得越厉害,阻力臂就越长,虽然咱们需要用更大的力气稳住,但能避免鱼的拉力直接拉断鱼线,这也是费力杠杆在钓鱼中的实际用处。再比如抛竿的时候,费力杠杆能让鱼竿前端获得更大的速度,把鱼饵投得更远、更准,要是换成省力杠杆,想把鱼饵投远就费劲多了。
了解了钓鱼竿是费力杠杆,对咱们选鱼竿、用鱼竿也有帮助。比如新手刚开始钓鱼,不用选太硬的鱼竿,因为硬竿的费力感会更明显,手腕容易累;可以先从 37 调的软一点的鱼竿入手,手感更柔和,也更容易适应费力杠杆的发力方式。老钓友在钓大物时,也会根据鱼的大小调整握竿的支点位置,稍微移动一下手的位置,就能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,让发力更轻松。
下面来解答几个钓友们经常问的关于钓鱼竿和杠杆的问题,都是大家平时关心比较多的。
不同长度的钓鱼竿,杠杆的费力程度一样吗?
不一样。一般来说,鱼竿越长,阻力臂(鱼竿前端到支点的距离)就越长,费力程度会更大。比如 6.3 米的鱼竿,比 4.5 米的鱼竿费力一些,因为鱼的拉力作用在更长的竿梢上,需要用更多力气才能稳住。不过现在很多长竿会做轻量化设计,还会优化手柄位置,尽量减轻费力的感觉,让钓友们用长竿钓鱼也不会太累。
用路亚竿钓鱼,也是费力杠杆吗?
是的,路亚竿同样是费力杠杆。路亚竿虽然看起来比手竿细一些、短一些,但发力原理和手竿一样。路亚竿的支点也是握竿的手,假饵和鱼的拉力在竿梢(阻力点),手臂发力的地方是动力点,阻力臂还是比动力臂长,所以也是费力杠杆。而且路亚竿需要频繁抛投、抽动,更依赖费力杠杆带来的灵活性,才能精准操控假饵,吸引鱼上钩。
新手用钓鱼竿,怎么发力能减轻费力感?
新手可以从两个方面调整。一是选对握竿位置,不要把支点太靠后,比如握在鱼竿手柄前端一点的位置,稍微缩短阻力臂、加长动力臂,能减轻不少力气;二是学会用手臂发力,而不是只用手腕。很多新手刚开始只用手腕发力,容易累,其实应该用小臂带动手腕,让发力更均匀,这样既能减少费力感,也能更好地控制鱼竿,避免手腕受伤。
以上就是关于钓鱼竿杠杆属性的科普,现在大家应该清楚钓鱼竿是什么杠杆?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? 了吧。其实钓鱼里藏着不少这样的小知识,了解这些知识,能让咱们更懂鱼竿、更会钓鱼。你平时钓鱼的时候,有没有发现过鱼竿使用中的小技巧?或者对钓鱼竿的杠杆原理还有啥疑问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咱们一起交流,下次钓鱼都能更轻松、更有收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