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咱们观察鱼的时候,总觉得它们圆溜溜的脑袋上没长耳朵,不少人都会好奇:鱼到底有没有耳朵啊?还有人喂鱼的时候会跟鱼说话,琢磨着鱼能听得见人说话吗?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,跟咱们想的不太一样,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鱼的 “听觉小秘密”。
先说说 “鱼有耳朵吗” 这个事儿。咱们人类的耳朵是露在外面的,有耳廓、耳道,一眼就能看见,但鱼的耳朵可不是这样长的。鱼的耳朵藏在脑袋里,就在眼睛后面的头骨里,叫做 “内耳”,没有外耳也没有耳道,所以咱们平时才看不到。
这内耳虽然藏得深,功能可不少。它里面有半规管和耳石,半规管能帮鱼保持平衡,比如鱼在水里上下游动、转弯的时候,不会晕头转向;耳石就更有意思了,它是一块小小的碳酸钙结晶,能感知声音的振动。当水里有声音传来时,振动会通过水传到鱼的身体,再传到内耳,耳石感受到振动后,会把信号传给鱼的大脑,这样鱼就能 “听” 到声音了。
而且不同的鱼,耳石的大小和形状还不一样呢。比如鲫鱼、鲤鱼的耳石比较小,而比目鱼的耳石相对大一点。有些渔民还会通过耳石来判断鱼的年龄,就像咱们通过树木的年轮看树龄一样,是不是很神奇?
再聊聊 “鱼能听得见人说话吗”。首先得明确,人说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,而鱼是通过水来感知声音振动的。当咱们在鱼缸边或者河边跟鱼说话时,声音先从空气传到水里,这个过程中声音的能量会损失很多,振动也会变弱。
鱼的内耳能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,跟人类不一样。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概在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之间,而大多数鱼能感知的频率范围比较窄,一般在 20 赫兹到 1000 赫兹左右,而且更擅长捕捉水里低频的振动,比如其他鱼游动的声音、水流的声音,或者食物落到水里的声音。
人说话的声音频率相对高一些,传到水里后又会减弱,所以鱼很难清晰地 “听” 到咱们说的具体内容。不过它们能感知到说话时声音引起的水流振动,可能会知道有人在旁边,但至于咱们说的 “今天吃了吗”“快过来吃饭啦”,鱼是听不懂的。
比如咱们在鱼缸前说话,鱼可能会游过来看看,不是因为听懂了,而是感受到了声音带来的振动,以为有食物或者其他动静;要是声音太大,振动太强烈,鱼还可能会害怕,躲到鱼缸角落去,这也是因为它们感知到了不舒服的振动。
另外,有些鱼对声音的敏感度会高一点。比如鲶鱼、鲤鱼,它们的侧线(就是鱼身体两侧那条能感知水流的线)也能辅助感知振动,配合内耳一起,能更清晰地捕捉水里的声音信号,但即便这样,也还是听不见人说话的具体内容。
常见疑问解答
家里养的鱼,经常放音乐给它听,对鱼有影响吗?
偶尔放轻柔的音乐问题不大,但别放声音太大、节奏太劲爆的音乐。因为 loud 音乐的振动会通过空气传到水里,让鱼感到紧张,可能会出现乱游、不吃东西的情况。要是想给鱼营造舒适的环境,保持环境安静,让鱼能感知到自然的水流声就好,不用特意放音乐。
钓鱼的时候,说话声音大会影响上鱼吗?
多少会有点影响,但不是因为鱼听懂了 “别吃钩”,而是说话声音大了,会让水面产生振动,鱼感知到这种不熟悉的振动后,会变得警惕,不敢靠近鱼饵。所以钓鱼时尽量保持安静,别大声喧哗,也别来回走动让水面晃动,这样鱼才更容易放松警惕,靠近鱼饵。
有没有鱼的听觉特别灵敏?
还真有!比如带鱼、石首鱼(像黄花鱼、白姑鱼都属于这类),它们的内耳结构更发达,耳石也比较大,能感知到更细微的声音振动。石首鱼甚至能通过感知同伴发出的声音来聚集在一起,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。不过即便听觉灵敏,它们也还是没法听到人说话的内容,只是对水里的声音反应更敏锐而已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,你们平时观察鱼的时候,有没有发现过跟鱼 “听觉” 相关的有趣事儿?比如喂鱼时鱼会不会因为脚步声靠近而游过来,或者钓鱼时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声音大而没钓到鱼的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,咱们一起聊聊关于鱼的小知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