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钓友常说 “钓鱼的乐趣在钓而不在鱼”,没钓过鱼的人可能会纳闷:不就是为了钓鱼吗?要是钓不到鱼,还有啥乐趣?其实这句话里藏着钓鱼真正的魅力,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,到底 “钓鱼的乐趣在钓而不在鱼什么意思”,说不定你听完也会想拿起鱼竿去体验一把。
首先得明白,“不在鱼” 不是说不在乎钓到鱼,而是钓鱼的乐趣,远不止 “把鱼钓上来” 这一个结果。就像咱们去爬山,不是只为了登顶那一刻,爬山路上看到的风景、遇到的人、自己坚持的过程,都是收获。钓鱼也是一样,从准备渔具到坐在水边的每一刻,都藏着让人着迷的小乐趣。
比如出门前收拾渔具的过程,就特别有仪式感。把鱼竿擦干净,检查鱼线有没有磨损,给浮漂重新调一下灵敏度,再把提前泡好的饵料装进球形盒里,每一步都像在为一场 “小冒险” 做准备。有时候还会纠结带哪根鱼竿,是用钓小鱼的短竿,还是钓大鱼的长竿,这种 “小小的期待”,本身就很有意思。
到了钓点后,选位置、搭钓凳、开饵料、调漂、挂饵、抛竿,这一系列操作下来,整个人会慢慢静下来。你得专注地盯着浮漂,看它是轻轻点动还是慢慢上浮,手里能感觉到鱼竿的重量,耳朵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、水流的声音,甚至能看到水面上偶尔掠过的小鸟。这时候脑子里不会想工作上的烦心事,也不会刷手机看消息,就专注在眼前的这一方水面,这种 “沉浸式的平静”,比钓到鱼还让人放松。
我有个朋友,之前总说钓鱼是 “浪费时间”,后来被我拉去钓了一次鱼。那天我们坐在河边,他调漂调了半天,好不容易调好,抛竿后等了半个多小时,浮漂一点动静都没有,他有点不耐烦,说 “这破鱼怎么还不上钩”。结果刚说完,浮漂突然往下沉了一下,他赶紧提竿,虽然只钓上来一条小鲫鱼,也就一两重,但他眼睛都亮了,说 “原来浮漂动的时候这么紧张”。后来他每次钓鱼,哪怕钓不到大鱼,也会坐在河边待一下午,他说 “就喜欢看浮漂在水里飘着,心里特别静”。你看,这就是 “乐趣在钓而不在鱼” 的意思 —— 享受过程本身,比追求结果更重要。
还有的时候,哪怕钓了一天没钓到鱼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“空军”,也不会觉得白来。比如跟钓友一起坐在河边,聊聊天、分享各自的钓鱼经历,中午一起吃点自带的干粮,下午晒晒太阳,看着水面发呆,回家的时候虽然鱼护是空的,但心里是满的。就像有时候去公园散步,不是为了走到某个地方,而是享受散步的过程,钓鱼也是一样,重要的是 “去钓” 的这个过程,而不是 “钓到鱼” 的结果。
当然,钓到鱼肯定开心,尤其是钓到大鱼的时候,那种成就感特别足。但如果只盯着 “钓到鱼” 这个结果,没钓到就生气、沮丧,那钓鱼就变成了负担,失去了原本的乐趣。真正懂钓鱼的人,会享受调漂的专注、等鱼的平静、提竿的紧张,哪怕最后没钓到鱼,也会觉得 “今天过得很舒服”,这就是 “钓鱼的乐趣在钓而不在鱼” 的真谛。
常见疑问解答
问:我每次钓鱼都想钓到大鱼,没钓到就觉得没意思,怎么才能体会到 “钓而不在鱼” 的乐趣?
答:其实不用刻意强迫自己 “不想要鱼”,可以先从调整心态开始。比如每次去钓鱼前,给自己定个小目标,不是 “钓多大的鱼”,而是 “今天要在河边待多久、要好好看看周围的风景”。等鱼的时候,别一直盯着浮漂着急,看看旁边的树、天上的云,或者跟旁边的钓友聊聊天。慢慢你会发现,哪怕没钓到大鱼,坐在河边的时光也很舒服,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过程的乐趣了。
问:要是带孩子去钓鱼,怎么引导孩子理解 “钓而不在鱼”,不让孩子因为没钓到鱼就哭闹?
答:带孩子钓鱼,重点是让孩子感受户外的快乐。可以提前跟孩子说 “咱们今天去河边玩,看看能不能遇到小鱼,就算没钓到,也能捡石头、看小鸟呀”。钓鱼的时候,让孩子参与调漂、挂饵的小步骤,比如让他帮忙递一下饵料、看着浮漂有没有动。就算没钓到鱼,也可以带孩子在河边走走,认识一下水里的植物、岸边的小昆虫,让孩子觉得 “去钓鱼 = 去户外玩”,而不是 “去钓鱼 = 必须钓到鱼”,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没钓到鱼哭闹了。
问:我平时只能在周末钓鱼,时间特别紧张,总想着 “要多钓点鱼才不浪费时间”,怎么平衡 “想钓鱼” 和 “享受过程”?
答:时间紧张的时候,不用追求 “钓久、钓多”,可以把目标定得更轻松。比如周末早上早点去钓点,钓两个小时,哪怕只钓几条小鱼,也没关系。钓鱼的时候,别一直想着 “时间不够了、要赶紧钓到鱼”,专注在每一次抛竿、每一次看浮漂上,哪怕只有一个小时,只要你能在这一小时里抛开烦恼,专注当下,就是享受过程了。慢慢你会发现,哪怕时间短,只要心态放松,也能体会到钓鱼的乐趣。
你平时钓鱼的时候,有没有过 “虽然没钓到鱼,但还是觉得很开心” 的经历?或者你是怎么理解 “钓鱼的乐趣在钓而不在鱼” 这句话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,咱们一起聊聊钓鱼时那些让人放松的小瞬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