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孔雀鱼的朋友,看着鱼缸里色彩鲜艳的小鱼游来游去,大概率会好奇:孔雀鱼多久繁殖一次?孔雀鱼怀孕多长时间生小鱼?毕竟想让鱼缸里的孔雀鱼 “开枝散叶”,搞懂这两个问题可是关键,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讲清楚,新手也能轻松拿捏。
先说说孔雀鱼多久繁殖一次。其实孔雀鱼算是热带鱼里的 “繁殖小能手”,只要环境合适,繁殖频率特别高。一般来说,成年的孔雀鱼,要是水温、水质都达标,营养也跟得上,大概每 25-30 天就能繁殖一次。也就是说,差不多一个月就能生一窝小鱼,一年下来能繁殖 10-12 次,是不是特别能生?
不过这得建立在 “环境适宜” 的基础上。比如之前咱们提到过,孔雀鱼是热带鱼,最适合的水温是 22℃-26℃,繁殖期水温最好再高 1-2℃,保持在 25℃-26℃,这样能刺激它们繁殖;水质也要干净,PH 值在 7.0-7.5 之间,别让水里有太多杂质,不然孔雀鱼容易生病,自然就不爱繁殖了。另外,喂食也得跟上,多喂点高蛋白的食物,比如冻丰年虾、水蚤,让公鱼母鱼有足够的营养,繁殖频率才会高。
再来讲讲孔雀鱼怀孕多长时间生小鱼。一般情况下,孔雀鱼怀孕后,大概 20-28 天就能生小鱼,平均下来就是 3 周左右。不过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,会受水温、营养这些因素影响。比如水温高一点,怀孕周期会稍微短一点,要是水温能稳定在 26℃左右,可能 22 天就能生;但如果水温偏低,比如只有 20℃,怀孕时间可能会延长到 30 天,甚至更久。
而且从外观上也能判断孔雀鱼是不是快生了。怀孕的母孔雀鱼,肚子会慢慢变大,后期肚子下方会出现明显的 “胎斑”—— 就是一块深色的区域,随着预产期临近,胎斑会越来越大、颜色越来越深,甚至能隐约看到小鱼的眼睛;同时母鱼会变得不爱动,经常躲在鱼缸角落,或者远离其他鱼,这时候就说明它快要生小鱼了,得赶紧把它捞到繁殖缸里,避免小鱼被其他鱼吃掉。
这里要提醒大家,孔雀鱼是 “卵胎生” 的,也就是说小鱼是直接从母鱼肚子里生出来的,不是产卵再孵化。刚生出来的小鱼特别小,也就几毫米长,像小线头一样,而且特别脆弱,得单独养在繁殖缸里,水温保持在 25℃左右,刚开始别喂太多食物,用洄水或者磨碎的鱼食喂,等它们长到 1 厘米左右,再考虑放回大鱼缸。
常见疑问解答
问:孔雀鱼繁殖前,怎么给它准备繁殖缸?
答:繁殖缸不用太大,20-30 升的小鱼缸就够了,先把鱼缸洗干净,装一半晾好的自来水(晾 1-2 天去氯气),水温调到 25℃-26℃,和大鱼缸水温一致,避免母鱼应激。然后在缸里放一些水草,比如莫斯草、水榕,或者放几块石头,让刚出生的小鱼有地方躲,防止被母鱼吃掉。另外,繁殖缸里不用放过滤器,用氧气泵稍微打氧就行,水流太大会冲伤小鱼。
问:母孔雀鱼生完小鱼后,要怎么照顾?
答:母鱼生完小鱼后,体力消耗很大,得赶紧把它捞回大鱼缸,别让它在繁殖缸里待着,不然它可能会吃掉自己的小鱼。回到大鱼缸后,多喂点高蛋白的食物,比如冻红虫、丰年虾,帮它补充营养,让它尽快恢复体力,为下一次繁殖做准备。另外,母鱼刚生完后,别马上换水,等 3-5 天再换,避免水质波动刺激它。
问:怎么判断孔雀鱼是不是怀孕了?除了胎斑还有其他信号吗?
答:除了胎斑,怀孕的母鱼肚子会明显变大,而且是 “前窄后宽” 的形状,不像吃撑了那样是圆鼓鼓的;另外,母鱼的行为也会有变化,比如平时爱游动,怀孕后会变得慵懒,经常停在鱼缸底部,或者躲在水草里;还有,公鱼会经常追着母鱼跑,这也是母鱼可能怀孕的信号。如果发现这些情况,就可以多留意,提前准备繁殖缸了。
其实养孔雀鱼繁殖不算难,只要搞清楚孔雀鱼多久繁殖一次、怀孕多长时间生小鱼,再把环境和喂食做好,就能看着小鱼一批批出生。很多新手刚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,比如没及时准备繁殖缸,导致小鱼被吃掉,但多试几次就有经验了。你们养孔雀鱼的时候,有没有成功繁殖过?或者在繁殖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咱们一起交流经验,让鱼缸里的孔雀鱼越来越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