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菜市场买鱼时,不少人会把白鲢和花鲢搞混,明明想做个鱼头汤,结果买成了白鲢;或者想清蒸鱼肉,却错拿了花鲢。其实只要摸清两者的特点,分清楚特别简单,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白鲢和花鲢的区别是什么,再说说白鲢和花鲢哪个好吃,以后买鱼再也不踩错。

先说说看外观,这是最直观的区别。白鲢全身的鳞片基本是银白色的,只有背部稍微带点青灰色,整体颜色特别 “干净”,没有其他杂色;而花鲢的颜色就 “花哨” 多了,背部是深褐色,身上还带着不规则的黑色斑点,尤其是侧面,斑点特别明显,就像穿了件带花纹的外套,这也是它叫 “花鲢” 的原因。光看颜色还不够,再看头部 —— 花鲢的头特别大,差不多能占身体的 1/3,甚至有的能到 1/2,所以也叫 “胖头鱼”;白鲢的头就小多了,比例更协调,不会有 “头重脚轻” 的感觉。
再看生活习性和吃的东西,这会影响鱼肉的口感。白鲢喜欢在水的上层活动,主要吃水面上的浮游植物,比如藻类;花鲢则喜欢在水的中下层活动,主要吃浮游动物,比如水蚤。因为吃的东西不一样,两者的肉质也有差别:白鲢的肉质比较细嫩,但小刺特别多,而且因为吃藻类,偶尔会带点土腥味;花鲢的肉质相对紧实一点,小刺比白鲢少,尤其是头部,脂肪含量高,吃起来特别鲜,土腥味也比白鲢轻。
接下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 ——白鲢和花鲢哪个好吃?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,得看你想做什么菜。
要是想做鱼头类的菜,比如剁椒鱼头、鱼头豆腐汤,那肯定选花鲢!花鲢的头大肉多,尤其是鱼脑,饱满又细腻,炖出来的汤奶白浓郁,喝着鲜掉眉毛;做剁椒鱼头时,鱼头能吸满调料的香味,肉嫩不柴,这是白鲢比不了的 —— 白鲢鱼头小,肉少,炖出来的汤也没那么鲜,口感差了一截。
要是想做清蒸鱼、红烧鱼这类吃鱼肉的菜,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。喜欢细嫩口感的,就选白鲢,清蒸后鱼肉嫩得能掐出水,就是吃的时候要小心小刺;喜欢紧实口感、怕刺多的,就选花鲢,红烧时鱼肉能吸满汤汁,吃着更入味,小刺少也不用总担心卡喉咙。另外,白鲢的价格比花鲢便宜,要是预算有限,做家常红烧鱼、炸鱼块,白鲢也是不错的选择,只要处理好腥味,味道也不差。
还有一点要注意,两者的大小也有区别。市面上的花鲢普遍比白鲢大,常见的花鲢能长到好几斤,甚至十几斤;白鲢一般就 2-3 斤,太大的白鲢肉质会变老,不好吃。所以买的时候,想做鱼头菜就挑大一点的花鲢,想吃鱼肉就挑 2 斤左右的白鲢或 3-4 斤的花鲢。
下面跟大家聊聊关于白鲢和花鲢常被问到的问题。
买白鲢或花鲢时,怎么挑新鲜的?不管是白鲢还是花鲢,新鲜的鱼眼睛都清亮不浑浊,鱼身有光泽,摸起来肉质紧实,按压后能快速回弹,闻着只有淡淡的鱼腥味,没有异味;要是眼睛浑浊、鱼身发暗,按压后肉不回弹,甚至有腥臭味,就是不新鲜的,别买。另外,尽量选鲜活的鱼,现杀现做,肉质最嫩;要是买冷冻的,解冻后要彻底沥干水分,避免做菜时溅油或影响口感。
白鲢和花鲢的土腥味怎么去除?处理鱼的时候,一定要把鱼腹里的黑膜刮干净,黑膜是腥味重灾区,还会发苦;然后在鱼身上划几刀,用料酒或白酒、姜片、葱段腌 10-15 分钟,能有效去除腥味。做的时候,还可以加一点白醋或柠檬汁,不仅能去腥味,还能让肉质更嫩;炖鱼头汤时,加几片白芷或香叶,也能提鲜去异味。
白鲢和花鲢的鱼籽能吃吗?怎么做?两者的鱼籽都能吃,而且营养丰富。鱼籽处理干净后(要把外面的薄膜去掉),可以用料酒、盐腌一下,然后和鸡蛋一起炒,做成鱼籽炒蛋,香嫩入味;也可以和豆腐一起炖,炖出来的汤鲜香味浓。不过要注意,鱼籽胆固醇含量高,一次别吃太多,消化功能弱的人也要少吃。
大家平时买鱼时,有没有把白鲢和花鲢搞混过?或者你有特别喜欢的做法,比如用花鲢做剁椒鱼头的秘诀,用白鲢做炸鱼块的技巧,都可以在评论区分享;要是你还有其他疑问,比如怎么区分白鲢和花鲢的鱼苗、两者的营养成分有啥差别,也可以提出来,咱们一起交流,让更多人能选对鱼、做好菜!
